发布时间: 2025-06-25 | 作者:产品中心
详细介绍
2025年全国射频微波技术与产业发展应用大会6月11日在成都圆满召开。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电子学会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主办,大会吸引了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等领域的500多位专家学者、业界同仁参会、参展。
大会围绕射频微波前沿技术突破、产业生态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及未来应用场景展开深度交流与碰撞,旨在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共同推动我国射频微波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成都打造“中国微波之都”战略目标的实现。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廖先德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四川省经信厅高度重视射频微波产业发展,已将其作为重点突破方向和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抓手,并将重点强化顶层设计和资源统筹,支持成都市武侯微波射频科学城、成都高新区等核心载体建设,集中资源支持前沿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一流“中国微波之都”产业生态圈。
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秘书长周朝晖在致辞中阐述了射频微波技术对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战略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分析了全球格局下我国在该领域“喜忧并存”的态势。他表示,面向未来,我们需要在加速第三代半导体射频芯片产业化进程、突破太赫兹感知与通信技术瓶颈、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射频系统集成等三个方向共同发力。
大会主席、四川省电子学会理事长杨晓波教授表示,本届大会致力于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四大平台:前沿技术交流平台——破解瓶颈、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动落地、产业链协同平台——优化生态、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吸引储备。他强调,四川成都依托深厚的军民融合背景和产业积淀,有基础、有能力把这场盛会办为行业年度风向标。
大会分别由中电科第29所集团首席专家顾杰研究员和电子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唐万斌教授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吴林晟教授代中科院院士毛军发作了题为《从集成电路到集成系统》的精彩报告。报告提出“集成系统 (Integrated Systems, IS)”概念,倡导借鉴集成电路思想,通过先进封装和异质异构集成技术,将不同材料、工艺、结构的元器件、天线、芯片高效集成,设计制造功能强大的微电子系统,为解决高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压力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中电科第54所姜海玲研究员介绍了电子战领域相控阵天线设计的技术需求和现状,剖析了超宽带、大功率、高灵敏度、大动态等高性能需求带来的射频微波技术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
中电科第29所王海龙研究员、在报告中提出宽带微波与微系统是 5G 通信、卫星互联网、电子装备的关键技术,该报告从应用需求出发,系统性阐述了宽带微波微系统技术的背景与挑战,分享了最新技术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电子科技大学屈世伟教授在《轻薄超宽带相控阵天线技术》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轻薄宽带、超宽带相控阵天线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详细讲述了本团队在平面型和竖直型低剖面超宽带天线阵领域多年来所进行的研究成果。
中电科第10所集团首席专家陈颖研究员在《低空经济中的电磁学》报告中,系统阐述了低空经济产业全景、现有民航中的电磁学、低空经济中的电磁学发展等电磁学的核心作用。
中物院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邓贤进研究员在报告《浅析太赫兹射频器件技术及产业化应用》中首先分析了太赫兹射频器件技术发展现状、挑战及未来,然后从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出发,分析了其产业化应用前景。
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焦健作了《面向未来的综合射频一体化技术》的报告,从射频技术特点入手,在对传统射频系统现状和技术瓶颈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机载作战平台综合射频一体化技术的概念,并提出了该项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建议。
中电科芯片研究院高级专家余怀强作了《微波器件及组件高效热管理新技术》的报告,本报告首先聚焦国内外高效热管理新技术前沿,从器件、组件到系统各层级入手,详细讨论了在热传导增强、微流体冷却等方向上热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然后介绍了本团队近年来在热管理领域的工作,最后对热管理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给出了一些思考。
创新型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平台载体和前沿推动力量,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次大会还邀请到成都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天衡(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西安瀚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彬鸿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器件、测试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成果。
成都宏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微波事业部栾峰副部长作了《超小型无源温度补偿衰减器的技术研究》的报告,分享了在超小型无源温度补偿衰减器等技术领域的研发成果与实践经验。
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总监罗奕分享了报告《相控阵有限距离快速测试技术研究》,瑞迪威通过电磁理论技术革新,提出了全新的中场距离测试技术并推出了产品“神目 3000”,只需要有限的中场测试数据就可以通过后处理手段生成任意所需指向的方向图,降低空间的同时大幅提升测试效率。
中科天衡(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李冉分享了报告《关于射频微波测试实验室基于产教融合新模式的探讨》,报告从射频微波在下一代电子信息领域的重要性以及四大应用场景、产教融合如何和产业工程师(电子工程 通信工程 微电子工程 自动化工程)培养融合、如何和高校职校以及政府园区开展要素测试服务、场景测试服务和认证测试服务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西安瀚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工程师蔺琛智分享了《室内外RCS测试系统方案》。本报告详细介绍了从室内暗室紧缩场的 RCS 测试,以及室外近场近场的 RCS 测试。扫描方式包括圆弧扫描,直线扫描。包括基于定位球的距离校正的导航车的定位精度补偿,以提高扫角位置精度。并且展示在直线扫描与圆弧扫描的动态实二维像成像。
成都彬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何宗彬分享了《AI+软件定义无线电平台》,本报告介绍了基于 SDR 的系列平台硬件与软件产品及方案,以及 A1 与SDR的融合技术,AI如何应用在频谱识别、5G/6G,以及射频采集存储与回放、组件化开发、任意信号波形生成等场景。
大会特别设置区域产业生态推介环节,展现成都打造“中国微波之都”的坚实基础。成都市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集成电路处处长何东京介绍高新区在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测及设备材料配套方面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大会现场,成都市对外交流协会会长贺晓荣推介《中国射频微波产业白皮书》,《白皮书》系统的梳理了中国射频微波产业格局与挑战,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权威指南。调研结果表明,在射频微波产业集群规模方面,成都占比30.5%,名列国内前茅。
会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杜国宏教授介绍第三届“岷山杯”四川省大学生射频微波电路设计竞赛情况。大赛旨在强化学生专业与综合工程能力,提升人才质量,为射频微波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大会现场还发布了电子信息产业供需清单,为产业合作搭建桥梁。为了活跃会场氛围,营造更好的交流环境,大会还设计了表扬、惊喜互动小环节。
大会特设“政产学研用金”圆桌会议,聚政府、科研机构专家、金融界人士及企业代表围绕前沿技术趋势、地方集群政策、应用场景拓展、金融赋能转化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度对话,凝聚了“以技术突破为核、政策护航为基、金融活水为翼,共筑中国微波产业新高地”的广泛共识。
成都武侯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舒钰琳阐述了武侯区“搭平台、引伙伴、建圈链、聚产业”推动微波射频等重点产业在园区加速集聚的政策举措,介绍了位于该区的76万平方米微波射频产业园的独特集群生态。他表示,要加快园区配套补短提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政务服务、人才支撑和金融保障为关键支撑,提升园区的服务效能和发展质量。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产业创新。中国工商银行成都芷泉支行行长宋艳梅、成都农商银行金牛支行副行长谢天、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李孟华等金融机构代表深度参与大会。在会上,他们阐释了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发展的路径、针对性金融政策,旨在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资本动力。这种坦诚、开放、相互启发的交流互动,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议题的理解,也激发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创新企业是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大会同步举办了企业展示活动,来自国内三十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集中展示了其在核心材料、芯片器件、测试测量、系统应用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创新解决方案,成为大会现场技术交流与产业对接的活跃焦点。
2025年全国射频微波技术与产业发展应用大会通过高水平的前沿技术报告、创新企业的活力展示、产融对接的深度探索以及产业链各方的思想碰撞,为射频微波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大会彰显了成都打造“中国微波之都”的雄厚产业基础与蓬勃创新活力。未来,学会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机制,做好托举服务工作,共同推动中国射频微波产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攀上新高峰。
原标题:《蓉城启幕,共筑“中国微波之都”产业新高地——2025全国射频微波技术与产业发展应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产品咨询